實驗室中文名稱: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
實驗室英文名稱:Laboratory for Regional Oceanography and Numerical Modeling,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區域海洋動力學與數值模擬功能實驗室依托于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共建。實驗室整合了海洋環境科學和數值模擬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與氣候研究中心、海洋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數據分析與應用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同時吸納了相關領域國內外優勢研究力量。
實驗室以解決國家可持續發展對海洋環境與防災減災的重大需求為宗旨;以提高海洋環境觀測和監測能力,加深對中國近海及全球大洋若干關鍵區域的海洋現象、動力過程及其規律的認識,發展新型海洋與氣候數值模式,提升海洋環境預報和氣候變化預測能力為核心工作目標。同時為地方政府的數字海洋、減災防災、海洋規劃等提供科技支撐。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區域海洋動力學、海洋多運動形態相互作用、海洋與氣候數值模式體系、海洋觀測與數字海洋技術和自適應數據分析方法及應用。
數值模擬是認識、預測海洋和氣候的兩大核心手段之一,在海洋與氣候研究與預測中發揮關鍵作用。本實驗室是國內唯一以海洋模式發展為核心的實驗室,自主提出了海洋數值模式動力系統的發展思路,突破了海洋多運動形態耦合、高效并行、數據同化等關鍵技術,引領了海洋數值模式的發展。
衷心歡迎有志于區域海洋動力學和數值模擬研究的專家學者加入,與國內外同行開展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海洋科學發展,提高人類對海洋與氣候系統的預報預測能力。
實驗室中文名稱: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
實驗室英文名稱:Laboratory for Marine Geology, Qingdao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依托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和國家深?;毓芾碇行墓步ǘ?。實驗室主體是在現有的海洋沉積與環境地質國家海洋局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海洋所海洋地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海底科學與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地質所海洋地質和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及國家深?;毓芾碇行牡幕A之上整合而成,同時吸納了該領域國內優勢研究力量參與。
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 MNR
主任:喬方利
副主任:宋振亞、方 越、舒 啟
定位:實驗室面向海洋減災防災、海洋安全環境保障以及海洋可持續發展等國家重大需求,以建立國際引領的海洋數值模式體系為核心,不斷增進對中國近海及極地和大洋重要海洋動力過程及其規律的認識、提高海洋環境與氣候系統的模擬與預測預報保障能力,為海洋與氣候減災防災、海洋可持續發展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核心科技支撐。
重點研究方向:(1)海洋動力系統的過程與相互作用;(2)大洋環流與氣候動力學;(3)海洋與地球系統數值模式體系;(4)海洋大數據與應用。
海洋地質與成礦作用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Geology and Metallogeny, MNR
主任:石學法
副主任:劉焱光、鄢全樹、姚政權
定位:實驗室以國家對海洋地質的重大需求和海洋地球科學的重大學科前沿為導向,研究海底發生的各種尺度的地質作用過程和環境演變特征及機制,揭示海底礦產資源的形成機理、分布規律并進行評價,闡明海岸帶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狀況,發展海底高新探測技術,將實驗室建成國際先進、能夠代表國家水平、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海洋地質學研究平臺,為實現國家重大的海洋戰略需求提供科技支撐,為完成自然資源部的職能提供服務,為推動海洋地質學以及地球系統的發展做出貢獻。
重點研究方向:(1)海岸帶陸海作用與地質災害;(2)海洋沉積與全球變化;(3)海洋地球物理與巖石圈動力學;(4)海底成礦作用與礦產資源評價;(5)海底探測技術。
海洋生態環境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MNR
主任:王宗靈
常務副主任:王保棟
副主任:孫承君、張學雷
定位:實驗室聚焦國家對海洋生態環境管理、保護與生態修復的重大需求,以海洋生態系統健康與生態安全及生物資源保護利用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牽引,重點研究海洋生源物質循環及其資源環境效應、海洋生物多樣性與功能、海洋生態系統關鍵生物生產過程與機理;發展海洋生態環境管理、保護與修復及生態災害防控技術;研發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技術。發揮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打造國內一流、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生態環境領域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為國家海洋自然資源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方向:(1)海洋生源物質循環及其資源環境效應;(2)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3)海洋特殊環境生物資源發掘及生物制品研發;(4)海洋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
自然資源部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Coastal Science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CoSIM), MNR
主任:李鐵剛
副主任:于洪軍、劉大海
定位:實驗室面向國家自然資源管理和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需求,以海岸帶系統科學與海洋綜合管理新興交叉學科研究為特色,以海岸帶“數據獲取、理論研究、方法探索、實踐應用”為主要鏈條,發展海岸帶調查監測關鍵技術,認知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帶環境演變過程與災害發生機理,揭示不同尺度下海岸帶資源環境時空規律,探索海岸帶空間規劃和綜合管理技術,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岸帶系統、交叉、新興科學領域的科研平臺,為自然資源部行使“兩統一”職責和加快開展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和決策支持。
重點研究方向:(1)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與調查監測技術;(2)海岸帶地質災害機理與防治修復;(3)海岸帶綜合管理理論與空間規劃。
海洋遙測技術創新中心
Ocean Telemetry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MNR
主任:孟俊敏
定位:海洋遙測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裝備研制與產業化的創新平臺。依靠自主創新技術研發海洋預警監測設備、應用系統和工程化產品,提升海洋監測裝備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業務應用能力;聯合航天優勢技術團隊,軍地雙方應用部門,構建產學研用全鏈條的創新團隊,深度融入國家-海洋強國戰略中。
重點研究方向:(1)海洋微波遙感技術,(2)多維度光學海洋探測技術,(3)地波雷達技術,(4)海洋無人平臺觀測技術,(5)天空地協同組網技術,(6)海洋智能感知與信息服務。
渤海海峽生態通道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Bohai Eco-Corridor, MNR
站 長:王宗靈
首席科學家:王保棟
副 站 長:張朝暉、熊學軍
定位:聚焦渤海生態系統功能與生態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圍繞渤海水循環與水交換、物質遷移、生物多樣性與重要生態功能區維持等動態過程,在渤海海峽與渤海關鍵區域開展長期系統的現場觀測和科學研究,為渤海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生態功能恢復、生態災害防控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等提供基礎數據資料與科技支撐,同時成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滿足國家渤海戰略的實施和生態文明建設需求。
重點研究方向:(1)渤海水循環與物質交換及其資源環境效應;(2)渤海生物多樣性與重要生態功能區維持機制與保護技術。
山東省海洋環境科學與數值模擬重點實驗室(籌)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 Shandong (Preparatory)
主任:喬方利
副主任:袁東亮、方越
定位:通過觀測和數值模擬開展海洋動力學研究,加深對海洋動力環境及其與各圈層相互作用過程的科學認知;在國際上引領發展新型海洋與地球系統模式體系,提升海洋環境預報和氣候變化預測能力;解決國家可持續發展對海洋環境安全與防災減災的重大需求,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建設國際海洋與地球系統模式的研發中心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重點研究方向:(1)海洋動力系統的過程與相互作用;(2)海洋與地球系統數值模式體系;(3)大洋環流與氣候變化;(4)海洋環境安全保障與可持續發展應用。
山東省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籌)
Key Laboratory of Deep Sea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Shandong (Preparatory)
主任:石學法 研究員
定位:瞄準海底成礦作用與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重大科學和關鍵技術前沿,面向國家和山東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對深海大洋的重大需求,以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研究為導向,以海底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深海成礦地質背景與環境基線、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技術為主攻方向,將實驗室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國際深海礦產資源開發研究平臺,成為國內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基地和國內外本領域學術交流的中心。
重點研究方向:(1)海底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2)深海成礦地質背景與環境基線;(3)深海礦產資源勘探開發技術。
青島市現代分析技術及中藥標準化重點實驗室
QingDao Key Lab on Analy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
主任:陳軍輝
副主任:韋欽勝、李景喜
實驗室依托于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整合了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海洋生態研究中心和海洋分析測試中心在分析測試技術、海洋生態環境安全保障及生物資源利用領域的優勢研究力量。緊密圍繞青島市、山東省和自然資源部對陸海統籌環境監測、保護、修復與管理中的實際科技需求;充分發揮實驗室自身儀器設備和人才優勢,以現代分析儀器、方法及技術為手段;解決海洋科學、生態環境科學、生命科學及生物資源科學中的重大科技難題;為海洋生態環境安全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與海洋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
實驗室堅持“發展前沿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方針,以“創新引導研究方向,任務帶動學科發展”為發展思路,重點發展以下三個主要研究方向:(1)海洋環境分析監測新技術;(2)海洋物質的環境行為及風險評價;(3)海洋環境污染生物修復技術。
此外,依托于公共分析測試平臺,面向涉及海洋科學、環境科學、生命科學、醫藥、食品等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分析儀器設備及人力資源,提供樣品檢測、實驗室小試、樣品提取、溯源鑒別、安全測試、產品質量控制、技術咨詢與儀器培訓等方面的服務。
青島市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Qingdao)
主任:繆錦來
副主任:冷凱良、解萬翠
定位:實驗室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大需求和海洋經濟主戰場,聚焦近海和深遠海特殊海洋環境生物資源的多樣性、環境適應機制及其開發利用研究等要科學技術問題,建立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平臺,構建在科學問題認知、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產業化示范應用三個層面的鏈條式產學研緊密結合模式,發掘海洋生物資源及其新型功效因子,提升海洋天然產物研究開發創新能力,為我國海洋生物資源的高效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方向:(1)海洋生物資源發掘與利用關鍵技術研究;(2)海洋生物醫藥與生物制品研發;(3)海洋生物技術產業化示范應用。
青島市海底聲學探測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籌)
Key Laboratory of Seafloor acoustic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Qingdao(Preparatory)
主任:闞光明
副主任:裴彥良、趙月霞
定位:實驗室立足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海底新型資源精細探測、海洋工程勘察等領域的國家重大需求,重點開展海底寬頻地聲信息精確獲取、超高分辨率海底地層結構探測、海底多參數聯合成像等核心技術研究,研制新一代海底聲學探測裝備,推動海底聲學探測技術在海洋環境安全保障、海底新型資源精細探測、海洋工程勘察等領域的規?;瘧?,構建海底聲學探測核心技術研發、高端裝備研制和工程應用的技術體系,為海洋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等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核心技術支撐。
重點研究方向:(1)海底底質聲學特性測量技術與應用;(2)海底超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探測技術與應用;(3)海底聲學多參數聯合成像技術與應用;(4)海底寬頻地聲模型與應用。
萊州灣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與濰坊市政府共建)
站長:于洪軍
副站長:徐興永、韓偉濤、劉東亮
定位:面向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重大需求,對標國際先進技術,系統研究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災害機理,集成與測試國產化智能監測設備,建立以萊州灣為示范區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自動監測網絡,形成一套完整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監測與預警技術體系,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監測試驗平臺、基層科研人才業務培養與交流基地,為海岸帶防災減災及應對全球變化提供長期、系統的科學數據,為地方部門、政府決策提供咨詢與技術支撐服務。
重點研究方向:(1)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發生機理研究;(2)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設備研發與測試;(3)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監測、預警技術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