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室(以下簡稱“地質室”),以國家對海洋地質的重大需求和海洋地球科學的重大學科前沿為導向,研究海底發生的各種尺度的地質作用過程和環境演變特征及機制,揭示海底礦產資源的形成機理、分布規律并開展資源潛力評價,闡明海岸帶工程地質與災害地質狀況,發展海底探測高新技術,建成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的海洋地質學研究平臺,為實現國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撐,為完成自然資源部及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職能提供服務。
地質室現有科研人員90名,45歲以下科研人員占74%以上。其中研究員18名,正高級工程師3名,副研究員22名,高工11名;博導6名,碩導22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2名,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1名,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名、青年專家1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3名。
地質室已建成一支以優秀中年科學家為領軍人才、以青年科學家為骨干的高水平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研究隊伍。地質室設立三個學科方向:
(一)海洋地質環境及災害效應
方向首席為李鐵剛研究員、孟憲偉研究員。該方向包括2個研究團隊:(1)近海地質環境及災害,團隊負責人為孟憲偉研究員、李萍研究員;(2)古海洋環境演化及氣候效應,團隊負責人為李鐵剛研究員、熊志方研究員。
(二)海洋地質過程及資源效應
方向首席為石學法研究員、劉焱光研究員。該方向包括2個研究團隊:(1)海洋地質過程及演化,團隊負責人為石學法研究員、劉焱光研究員;(2)海底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團隊負責人為李傳順副研究員、任向文副研究員。
(三)海洋地球物理、構造演化及探測技術
方向首席為劉晨光教授級高工、裴彥良高工。該方向有一個研究團隊,方向首席即團隊負責人。
(四)海洋地質樣品管理及技術研發
方向首席為卜文瑞研究員。研究團隊為大洋品館與海洋地質樣品庫管理及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人為卜文瑞研究員。
地質室室還負責組建運行青島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海洋地質過程與環境功能實驗室和自然資源部海洋地質與成礦作用重點實驗室。另外,還支撐運行了我國海洋地質研究的重要平臺-中國大洋樣品館和海洋地質樣品庫,接收保存了世界大洋及我國管轄海域的地質樣品,為我國深海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及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