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支撐自然資源部的陸海統籌職責,2019年,海洋一所整合了包括海岸帶科學、海洋空間管理與規劃等領域的4個研究團隊,重新組建了海岸帶科學與海洋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岸帶中心”)。海岸帶中心的歷史可追溯到1965年原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設立的河口港灣研究室,自成立以來就與時俱進,一直緊跟國家需求開展研究和探索,有扎實雄厚的海岸帶研究基礎,擁有先進的海岸帶調查和測試分析儀器設備,包括海洋測繪、水文調查、地質勘探、生物監測、生態調查等各類調查實驗儀器設備和系統。
海岸帶中心是“海岸帶科學與綜合管理重點實驗室”的牽頭依托部門,該實驗室是自然資源部成立后的首批新建部重點實驗室之一,旨在聚焦國家自然資源管理和海洋強國建設重大問題,突出海岸帶多學科交叉融合,以集成創新海岸帶調查監測技術、揭示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帶演變規律、支撐海岸帶綜合管理為使命,以推動陸海統籌、實現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打造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海岸帶系統、交叉、新興科學領域的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為自然資源部行使“兩統一”職責和加快開展海洋強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科學支撐和決策支持。
自誕生之際,海岸帶中心就被打上了國家使命的烙印,從上世紀80年的全國海岸帶和海涂資源綜合調查和全國海島資源綜合調查和開發試驗,到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簡稱908專項),再到海域海島自然資源試點調查和全國濱海濕地類型調查,從上世紀80年代的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區劃,到全國首個海島保護規劃,到國家海洋局、自然資源部首批海岸帶規劃試點,海洋一所海岸帶中心始終作為主要技術單位,與祖國同行,與科技共進。近60年來,中心牽頭組織實施了一系列國家海岸帶調查重大專項;其中,海岸帶中心是908專項中海岸帶調查部分的技術牽頭和首席科學家主體依托單位,在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管理支撐三方面都有扎實雄厚的海岸帶研究基礎。
在海岸帶基礎研究方面,聚焦海岸帶氣候演化、環境演變、成災機理、資源環境地理格局等領域,開展了長期工作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填補了海岸帶古氣候演化、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地貌、海島生態地理、海岸帶資源環境演化等諸多研究空白,產出了一大批海岸帶領域標志性專著,其中,編纂的《中國海灣志》《中國海島志》成套自然志書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海岸帶技術研發方面,設計了海岸帶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等相關領域頂層技術體系,牽頭編寫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調查技術規程等多部標準,編制多項國家級規劃;牽頭開展了首批地方空間規劃海洋試點實踐、首個省級海岸帶保護與利用規劃試點、首個市級海島保護規劃;牽頭建立海洋生態服務評估方法,率先開展全國尺度海洋生態服務評估。
在海岸帶管理支撐方面,深度參與了國家和地方海岸帶自然資源管理各項事業,深耕海域海島保護與開發利用、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海岸帶規劃與綜合管理、海洋空間資源評估、海洋戰略、藍色金融等領域,創新設計海洋生態補償的山東模式和三亞模式,成功被政府采用實施。
近年來,海岸帶中心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和表彰多次;累計發表高質量SCI和SSCI等學術論文數百篇;出版專著200余部。近5年,各項成果獲得全國海洋科學技術獎、海洋工程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等科研獎勵10余項。
海岸帶中心現有固定人員45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9人,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總人數的75%以上,現有博士生,博士后,各類聯培研究生20余人。中心成員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項首席專家、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世界銀行IFC高級經濟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IOC-UNESCO)全球海洋空間規劃2030專家組成員1人、政府間PICES人類因素委員會委員1名、國際標準化組織海洋技術委員會委員2名、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1人,國家級領軍人才(青島市高層次人才評價認定)、青島市杰出青年崗位能手、海洋一所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第二層次、束星北青年學者等稱號。
海岸帶中心擁有先進的海岸帶調查和分析儀器設備,其中,單臺價值超過三十萬元的調查設備70余臺;包括海洋測繪、水文調查、地質勘探、生物生態監測等野外數據獲取和室內實驗分析設備,以及Mike 21、情景模擬等模擬分析軟件,擁有多套磁盤陣列、工作站等數據管理及數據庫建設方面的軟硬件條件。
2020年,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洋一所三定職責,其中海岸帶中心對應所職責為第七條:開展海域海島保護、利用、修復關鍵技術研究,開展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政策研究等。海岸帶中心的部門職責為開展海島海岸帶海岸動力過程、生境變遷、災害機理與防治、生態修復等研究,發展海島海岸帶基礎理論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核心技術;開展海洋國土空間規劃與用途管制、自然資源資產核算與生態補償等關鍵技術與政策研究,拓展海洋強國建設戰略研究。
主要學科方向如下:
學科方向
(一)海岸帶陸海相互作用與調查監測技術
(1)海岸帶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關鍵技術研究;
(2)陸海相互作用下的海岸帶環境演化過程及其人類活動效應;
(3)海岸帶現代動力沉積過程及其環境效應。
(二)海洋空間規劃與自然資源政策
(1)海岸帶綜合管理理論研究;
(2)海岸帶資源環境空間評價;
(3)海岸帶空間規劃與管理關鍵技術研發;
(4)自然資源科技創新政策研究。
(三)海洋生態資產評估與管理
(1)自然資源與生態資產、生態服務與生態損失的核算技術與政策研究;
(2)生態補償、生態保護與生態管理理論、方法與政策研究。